Document
首页 / 墓地知识 / 购墓常识

罗浮净土:王明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燃料功臣

点击数:17380

我国能在世界上逐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让国外列强各国心存忌惮,研发成功原子弹是大功一件。而现惠州博罗罗浮山基建工程兵纪念园中,就有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燃料功臣的王明健的铜像。

 

王明健雕塑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原子弹技术,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1933年6月出生的王明健是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人,1956年从中南矿冶学院选矿有色金属冶炼专业毕业后就投身于原子能事业,在北京三局研究所十二局研究所从事原子弹核燃料研究。

当时我国整个核工业体系还处在初建阶段,没有正规的铀矿和处理铀矿石的工厂,而制造第一颗原子弹又急需2吨二氧化铀做试验,二机部决定在广东翁源县下庄建立水冶厂,要求在半年之内生产出制取二氧化铀的原料——重铀酸铵来。王明健被任命为309大队水冶厂厂长和技术负责人,肩负起了这个光荣而伟大的使命。

他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夜以继日研究试验。在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没有不锈钢和塑料的情况下,王明健从老一套炼铀方法中解脱出来,创造了最简单、最经济的从铀矿中提炼黄饼的方法,即简易炼铀法,后来也被人们称作“土法炼铀”。

带着这套工艺,王明健迅速把厂子建了起来,并在1958年8月底正式投产,在三个月内完成了任务。而后,又经过两年半的苦战,水冶厂生产了71.3吨的重铀酸铵,占当时全国土法炼铀的总量的67%。

1959年8月,王明健接到指令,要求在当年10月1日前炼出1公斤纯金属铀,并送往北京展览馆在国庆时展出。接到任务后,王明健和助手何国发立刻赶往北京,在一个废弃的车库里做试验,在2次爆炸中他身上多处被烧伤,险些丧命。

但凭借着坚定的革命精神、坚强的信念,他不断吸取教训、取得进步,在经历了上百次试验后,最终成功提炼出了1公斤银灰色、铀比重最高的纯金属铀,按期完成了任务。除此之外,王明健还发明了新型萃取剂(6092)用于纯化铀。这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前爆炸起到了保障作用。

王明健发明从铀矿石中提炼重铀酸铵的方法,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前爆炸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也被誉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原材料的“炼铀功臣”。

 王明健

 

王明健功绩: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对于原子能事业,他信念坚定,所以不惧磨难不惧牺牲;他爱得深沉,所以甘愿鞠躬尽瘁。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撼世界。309大队11分队的队员们也各赴前程,而因为要筹建更大规模的铀水冶厂,王明健放弃了回北京的机会,选择了留下,坚守一线从事铀矿冶炼研究。

 

从1964年4月至1995年5月,王明健先后在741矿、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00251部队工作,先后担任202厂厂长、708厂技术组组长、高级工程师等职,先后为铀矿水冶厂作出了70多项技术革新,不仅解决了当时阻碍生产的问题,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多年来,王明健发明和创新的这些技改项目,也被其他基建工程兵铀矿部队学习和采用。

 

在中国核工业的史册上仍闪烁着他留下的光辉一页:1959年,全国群英代表大会,他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光荣称号(即全国劳模称号);1977年,他出席全国基建工程兵工作会议,被授予基建工程兵先进生产者称号;1988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证章。

 

作为有着65年党龄的老党员,王明健无限忠诚于党,1995年退休后仍在潜心研究化学上两道世界级难题,希望有生之年能再为人民作出贡献。即使在因病卧床治疗的那段时间里,手中解题推算的笔依然未停。在弥留之际,他特意交代:一切丧事从简。

王明健的家人遵从他的遗愿,告别仪式简洁肃穆。核工业广东矿冶局副局长王成在仪式结束后对记者说:“王明健同志是我们核工业的老前辈,为核燃料的生产作出了贡献,王明健同志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他献身核工业和献身国防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传承。”

 

罗浮山基建工程兵雕塑广场,王明健科学家的雕像揭幕

2020年7月7日上午,王明建同志在广东逝世,享年87岁。

 雕像揭幕式

 

2020年9月27日,王明健铜像在博罗县罗浮净土人文纪念园拓荒牛基建工程兵雕塑广场落地并举行了庄重盛大的揭幕仪式。在三军仪仗队庄严肃穆的仪式中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核燃料功勋王明健科学家的雕像揭幕。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燃料功臣致敬!

 

王明健同志泰山般存在,在广东罗浮净土的基建工程兵雕塑纪念园永不遗忘!